Search


「過剩的善良」成了他人對你不良的溫床,你的委曲求全讓不合理變合理,好處別人佔盡,黑鍋只能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「過剩的善良」成了他人對你不良的溫床,你的委曲求全讓不合理變合理,好處別人佔盡,黑鍋只能自己來背。到最後,你失去了自我,更認為是自己「運氣很背」,才得不到好機會。

其實,這都是因為你只顧著想要得到「為人善良」的評價,卻忘了要「善待自己」!

取自《劃出善良底線,好相處,更能獨處:取悅別人只會廉價出賣自己,堅持自我意志,你的善良才有價值!》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為自己負責,是我常提到的概念。能操之在己的事不多,所以更是要認識我們可以努力的部分是什麼。

如果完全不依賴關係,我們可以做到的是什麼?

如果覺得難,就完全不去做,自然會失去很多。尤其很多事,是邊做邊看邊修正,停在原地,跟往前跨幾步之後所看到的風景,未必相同。

有些人只要脫離關係,就會忘了善待自己。然後還會把心裡的怨懟全怪到對方身上,自苦自憐,以求得他人同情。

可惜,他人的同情是以犧牲自主換來的,或許短時間內感覺到被支持,長時間來看,那還是差不多在原地。把怨天尤人的時間,拿來建設自己、照顧自己,可能早就不知道往前走到哪裡去了?!

意識到自己的選擇,如何影響自己的人生走向,是我帶心靈成長很重要的活動之一。對自己好,常不需要等待他人,就可以自己來。

我也喜歡化整為零的思考方式,一下子做不到的事,可以分階段,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。先求有、再求好,是我常放在心裡的原則。

我喜歡作者對「獨立自主」的詮釋,雖然跟我自己的定義不同。也許我們藉著作者的提醒,能重新看待人我關係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你能承擔多重,別人就有多少敬重

【文/午堂登紀雄】

懂得享受獨處的人,都是「獨立自主」的人。這裡所謂的「獨立」是指生活面的經濟能力;「自主」則代表精神層面。若你能夠達到高層次的獨立與自主,那就很接近「自由」了。

儘管如此,與他人在一起時,個人自由還是極可能會受到拘束。

就拿團體旅行來說——團體活動確實有其樂趣,但也正因為是團體活動,你必須要尊重大家的決定,限制也會因此增加,例如「不能隨心所欲地去想去的地方」等等。

購物時也是如此,雖然朋友陪同採買時多少會給你一些建議,讓你能夠享受到一起購物的樂趣,但你也同樣地必須花費時間陪朋友去他們想逛的商店。而且,就算你還意猶未盡地希望在某間店裡多逛一下,一旦朋友開口說:「我累了,想要休息。」你也就必須一起離開、回去休息了。

假使你像這樣,每當想要做些什麼或去某個地方,都因未能結伴最後無法達成,那就表示你的人生已經受到了不小的侷限。你可能因為邀約朋友出國旅行被拒絕,於是自己也不去了;或想到新開張的餐廳嘗鮮,卻由於不想獨自一人去只好打消念頭。

如果你明明有想要做的事,卻因為找不到人陪伴而無法實現,肯定也就大幅減少了體會樂趣的機會吧。但只要你不介意獨處,就算一個人也能獨享樂趣。

◆ 歸咎他人,不能改變任何事

我並不是要你總是形單影隻、獨來獨往,而是希望你能夠自由選擇自己的行動。團體行動固然有意思;但就算獨自一人其實也能隨時出發——如果能做到這樣,不但可以增加生活選項,也會增添人生的自由度。

一個人時,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影響或限制,自行決定所有事情。當一切都與他人無關,便能夠依自身的想法和判斷選擇所有行動,我想這就可以說成是「自由」了吧——想要獲得這種自由,就不能沒有「自我責任意識」。



…若你也總是如此將責任轉嫁出去,而且必須依靠這些他人才能存活,你將永遠是個弱者。

◆ 為自己負責,就不會任人擺布

若想要脫離弱者行列獲得自由與成功,你首先就要將所有的事情都視為「自我責任」,並且實際採取行動。

要不要繼續升學是自己的責任;能否順利就業是自己的責任;收入多或少是自己的責任;會不會被裁員是自己的責任;成功與否,當然也是自己的責任。

當你開始如此思考,就會認真決定自己應該做的事,並試圖想像未來,對於各種可能的風險,也會事先做好準備。面對自身的技能與職業,你會仔細去思量:「將來想達到某個目標,所以現在就要開始秣馬厲兵。」

除此之外,諸如「提供便宜餐點的店自然有其便宜的原因,若跟健康風險有關,最好少吃」或「為了避免跌倒受傷,別再奔跑著跳上車」等,不僅限於工作或金錢,只要你懂得為自己負責,你便能透過正確的判斷將人生風險降到最低。

好人委屈求全|只能任人擺布,心懷不平、滿腹牢騷。
劃出善良底線|能夠自由思考,專注於創造自己的人生。

.

以上文字摘自
劃出善良底線,好相處,更能獨處:取悅別人只會廉價出賣自己,堅持自我意志,你的善良才有價值!
https://ppt.cc/fi4n8x

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

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:每天回到你心裡,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
博客來 https://goo.gl/rHgxZV
金石堂 https://goo.gl/R871Aq
誠品 https://goo.gl/iwdvtb
讀冊 https://goo.gl/vZ1X3i
海外大眾 https://goo.gl/QEXBcX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